传真:+86-123-4567
手机:138 0000 000
邮箱:admin@admin.com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
例如★◆,某国有行App多款理财产品的产品表现显示为★◆◆■■◆“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■★◆★”★◆■,部分理财产品则显示“近3月年化收益率”。而这不是个例■■■◆◆,记者检索另一家银行App发现,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显示◆■■◆★“七日年化收益率★★”◆★★■★,而其他理财产品则显示“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”。
业内人士认为,投资者在挑选理财产品时■★,应尽量比较同一时段内的收益率,并注意理财产品的可比性◆■■◆,即所对比的理财产品在封闭期限、产品类型及风险等级等关键维度上保持一致■■★■★。此外,投资者还需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多个历史收益率区间,避免仅凭单一收益率数据就做出投资决策。
业内人士提醒,不同类型理财产品所关注的收益率指标各不相同,如果购买净值型理财产品■■■◆,可以参考业绩比较基准;如果购买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,可以参考万份收益和七日年化收益率。此外■■■,消费者不要轻易相信所谓“高收益★◆★”的骗局◆★★■,购买金融产品,还需到正规银行购买。
由于各家银行理财产品选择的展示区间不同■★◆,投资者的感受与产品展示的收益率存在不小的差异◆■。
记者查询多家银行App发现,银行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展示维度多达十余种★◆★,包括七日年化收益率、近1月年化收益率★■■◆■、近3月年化收益率、近6月年化收益率、近1年年化收益率、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◆■◆■★■、今年以来涨跌幅■◆■★★◆、近1年涨跌幅两种区间涨跌幅维度,以及净值和业绩比较基准。
事实上,理财产品业绩展示一直是业内比较关注的问题。2023年11月■★◆◆◆■,中国银行业协会就已经发布《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》,明确要求银行理财产品不得以明示、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产品未来收益,不得刻意选择性展示理财产品特定区间或部分区间的过往业绩等◆◆★★■。
近一段时间以来★■◆■,债券市场波动加大,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实际业绩表现与展示收益率出现较大偏差,特别是近期收益率远低于展示收益率的现象引发关注。